竹產業發展新契機 邁向淨零永續 擴大生質能、ESG及竹構應用 串聯竹材產業鏈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104 11:50:01) 113年新興竹產業焦點論壇今(4)日於集思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隆重舉行。此次論壇由農業部指導、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主辦,吸引近150位竹產業界產官學民代表參與;論壇主題呼應淨零排碳及循環再利用政策,並以「竹資源淨零解方」與「竹產業永續發展」兩大主軸,進行跨領域交流與分享。本次論壇邀請多位國內竹產業領域的倡議者,涵蓋生質能推動、技術加工、竹構建設及地區竹產業等,分享竹產業在淨零永續發展上的實踐成果與未來展望,展現竹產業未來的無限可能。場外展示區呈現多項現行臺灣竹材多元運用實績,並展示「新興竹產業發展計畫」跨部會合作成果。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指出,竹子因具備生長快速、繁殖力強、用途廣泛的特性,四年即可成材,其固碳能力更高於一般木材,已被國際視為永續發展的戰略性自然資源。農業部配合國際淨零碳排趨勢,鼓勵業者善用臺灣竹材資源,發展全竹產業鏈,創造在地就業機會,以具體行動實現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踐行新時代淨零解方。
臺灣現有竹林面積達18.3萬公頃,但由於竹材使用習慣及產業型態改變,過去竹林長期未予經營,導致竹材生產鏈斷裂。行政院前於111年核定「新興竹產業發展綱要計畫」,為期十年,由農業部統籌,並結合多部會通力合作,致力於重建從生產、加工、研發應用至銷售的完整產業鏈。
林業保育署表示,論壇邀請產官學民多方講者,分享各界經驗。學界包括臺灣生質能技術發展協會的張家驥資深研究員,以及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木材科學與設計系龍暐副教授,分別探討竹材在高質化淨零碳排能源上的應用。政府機關則由環境部資源循環署陳俊融組長,介紹「生物質資源循環資訊平臺」,盤點農業、工業與民生的循環流向與法令規範,促進永續利用及實現淨零排放目標。
產業界代表包括鐿昇機械企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正雄,分享如何透過植物纖維重整,實現「以竹代塑」,展現竹材作為環保材質的潛力。另有財團法人雲林縣利仁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李綠枝,分享如何透過竹構學苑價值共創,培養竹文化傳承的新世代人才。臺灣竹會理事長許倍銜則從國際合作的視角,探討「次世代竹」如何推動綠色產業及永續生活。最後,林業保育署新竹分署介紹政府與企業合作的ESG專案,展望竹產業邁向淨零與永續發展未來。
林業保育署補充,臺灣擁有優質竹材資源,面對使用需求減少與人才斷層等挑戰,林業保育署積極推動新興竹產業發展計畫,從竹材的原料生產到行銷,全面活化產業鏈,進一步推動竹林永續經營與資源循環利用。未來將透過高科技技術發展各式竹產品,提升臺灣竹產業產值與競爭力,打造臺灣在國際竹材運用關鍵角色,為全球淨零排碳貢獻力量。




2022-11-08。減碳當道 竹產業逆勢翻身 跨部會聯手共譜發展新願景
林務局統籌「新興竹產業發展綱要計畫」,並已在去年底由行政院核定,「新興竹產業發展計畫(111-114年)」草案亦送行政院審查中,未來將透過跨部會通力合作,重新串聯竹材從生產、加工、研發應用到銷售的整體產業鏈。
本日論壇中,行政院張景森政委致詞表示,自109年起,行政院期望以竹材切入建築材料與生質燃料等面向振興我國竹產業發展,重新串聯從生產、加工、研發、應用到銷售之整體產業鏈,因此在農委會林務局統籌相關部會的努力下,110年始形成具國際潮流、環保永續之前瞻性全竹產業計畫──「新興竹產業發展綱要計畫」。
林務局局長林華慶表示,在111至114年的「新興竹產業發展計畫」中,林務局主要著力的重點在於生產端的原料供應以及竹林更新,以健全發展基礎。目前除了積極投入高效率竹材生產機具的引入外,亦已重新啟動國有林竹林經營,並規劃推動公、私有林竹林經營輔導措施,例如擬定「原住民保留地竹林更新獎勵作業規範」,藉以增加原民保留地禁伐區域之竹林經營誘因。此外,更宣布臺灣已爭取到2024年舉辦世界竹會論壇,與各國竹產業相關人士深度交流,並將配合規劃結合臺灣首屆竹博覽會,竹領域經典案例與盛事將精采可期,屆時歡迎國內外民眾共襄盛舉。
本次論壇由除了邀請相關部會分享輔導措施與政策利多。另外亦邀請學研專家分享近期在各領域輔導經驗與研究成果,如:莿竹省工採收機械實作(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羅凱安副教授),再到解決竹產業者技術缺口的微型產業輔導(工業技術研究院黃盈賓經理),以及大學師生團隊如何使在地竹產業更精緻並走向國際,透過論壇交流竹產學研各界經驗與意見(中正大學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辦公室黃士銘教授),以及分享竹國際趨勢以及將在台灣舉辦的2024世界竹會論壇相關說明(陽明交通大學許倍銜副教授),期望可以藉以交流竹產學研各界經驗與意見,並讓民眾對政府投入我國竹產業發展更增信心。
林務局表示,期盼透過這次論壇活動,讓關心國產竹材產業以及竹林環境的政府部門、產業夥伴、民間團體以及消費者,了解竹產業在跨部會政策支持、學研輔導帶動之下,未來可能的發展願景。本次論壇活動亦透過林務局臉書專頁「林務局─森活情報站」全程直播,來不及報名或無法親身前來的民眾亦可線上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