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9日 星期六

《葉與花/哈布瑞肯教授文選》

 

王明蘅老師 精彩編譯 open Building 理論大師 哈布瑞肯 新書,出版了!

《葉與花/哈布瑞肯教授文選》

作者:哈布瑞肯教授(1928 - 2023)是位傑出「建築家」。他曾創立荷蘭的恩多芬科技大學建築系,並曾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建築系主任與教授。在環境形式結構及設計理論與方法領域有開創性的貢獻。他的著述涵蓋廣泛,從專業態度,環境構成,設計方法,操作工具,到營建產業,但中心思想始終是一致的。

主編王明蘅,為麻省理工學院碩士與博士,與哈布瑞肯有進半個世紀的師友之交,現為成功大學退休教授。譯者陳耀如、黃衍明與葉世宗,皆於環境形式及設計有豐富的研究與經驗,亦曾受業於王教授。

內容簡介

這本文選是介紹哈布瑞肯教授的思想給建築及都市設計界,以及一般的讀者。他的思想聚焦於一個問題:建築所為何事?這是個價值觀的提問。他的核心價值觀就是:人為的環境應該呈現環境使用人的主體性,以及在地文化的主體性。

全書編輯了十篇文章: 〈平常,是不能設計的〉〈 帕拉底奧的子嗣〉〈 普遍的,來自在地〉〈 耕耘埸域〉〈 類型,是種社會默契〉〈變易與設計調配〉〈駕馭複雜〉〈 葉與花〉〈 形式書寫〉〈 開放建築為營建產業化的前提〉。以及短篇精要:〈建築之道走入場域〉。


哈布瑞肯教授

哈·布瑞肯 (N. John Habraken) 是開放性建築 (Open Building) 理論的奠基人,被公認為該領域的先驅和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他的核心理念可以概括為:「支持-填充 (Support-Infill)」 模型。

「支持-填充」模型

支持 (Support):指建築物的基礎設施和結構,例如地基、承重牆、樓板、公共管道等。這些是相對固定、難以變動的部分,由專業人士或開發商建造。

填充 (Infill):指建築物內部的非承重部分,例如隔間牆、門窗、管線、廚房、衛浴設備等。這些部分是相對靈活、可變動的,由使用者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喜好進行設計、建造和改造。

布瑞肯認為,傳統的建築設計往往將這兩部分緊密地捆綁在一起,導致使用者在入住後難以根據生活變化進行調整。他的「支持-填充」模型旨在將建築物的**「共同部分」與「個人部分」**分開,賦予使用者更大的自主權。

主要貢獻與影響

《使用者與建築師之結構 (The Structure of the User and the Architect)》:這本於 1961 年出版的著作,是開放性建築理論的奠基之作。布瑞肯在書中首次提出「支持-填充」的概念,並挑戰了傳統由建築師全權控制設計的模式。

使用者參與式設計:他的理論強調建築物的使用者應當是建築設計過程中的重要參與者,而不僅僅是被動的接收者。

彈性與適應性:開放性建築的核心價值在於提供一個能夠隨著時間、使用者需求、家庭結構和技術進步而靈活變化的空間。這與現代社會對可持續、長壽命建築的需求不謀而合。

國際影響:布瑞肯曾長期在麻省理工學院 (MIT) 擔任教職,他的思想對全球建築界產生了深遠影響,特別是在荷蘭、日本、美國等地,許多建築師和學者都受到其理論的啟發。

簡而言之,哈·布瑞肯的開放性建築理論改變了我們對「建築物」的看法,將其從一個固定的產品轉變為一個能夠容納使用者不斷變化的生活、充滿彈性的「平台」。他的思想至今仍是建築設計、都市規劃和住宅開發領域的重要參考。



2025年4月1日 星期二

建築材料

 

建築材料



陳信安  110 年 8 月

教材內容簡介 

建築是我們生活及進行經濟活動不可或缺的場所,其必須使用許多材料才能完成。本學科主要教導學生了解那些材料具有怎樣的特徵?又是因為什麼理由而被使用?因此本課程將建築材料以「結構用材料」、「裝修材料」、「機能性材料」分類, 並將各種材料的製造法及特徵以圖、表詳細解說。教材內容依照授課時程進展,可分為三大部分及其下章節: 

(1) 結構用材料—木構造、鋼筋混凝土構造、鋼構造 

(2) 裝修材料—石材、玻璃、陶瓷材、泥作材料天花板、地板、襯底材與化粧合板、壁紙布、門窗、屋頂材 

(3) 機能性材料—防水、防火、隔熱、隔音、防震晃、防老化、接著材料。 

上述各單元,除了課堂講授教材內容的 PPT 外,於 TronClass 線上學習平台中也有教材的精簡版 PDF、相關專業資料文件與影片、以及因應 COVI-19 疫情的課程講授影片等教材形式;另外,為檢視學生於各單元學習成效並鼓勵自我檢測的各單元線上測驗;並於期中與期末階段彙整各單元線上測驗,成為期中考試與期末考試的題庫。 

建築材料 - 維基百科



2025年3月1日 星期六

瑞煦建築 RESH Architature

 

RESH Architature 瑞煦建築

融匯營建堆砌沃土,締造綠建築新局面


營建工法新突破!RESH瑞煦建築首座預製工廠開幕 | 產業綜合 | 產經 | 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7241/7472364


RESH Architature 瑞煦建築 | Facebook





瑞煦建築 RESH Architecture - YouTube

一站式高效綠建築 Rising Vision, Building Passion 建構願景,建造熱情 自地自建|防火樓板牆板|防火智慧倉儲|功能型移動屋



2025年2月12日 星期三

預鑄工法在社會住宅的應用與發展座談會

 

新聞稿發布 | 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

中央興辦社會住宅計畫 | 安居 · 好室      https://sh.hurc.org.tw/


社宅導入預鑄工法試辦計畫座談會廣邀各界參與討論 | 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

國家住都中心於本(2)月10日舉辦「預鑄工法在社會住宅的應用與發展座談會」,邀請營造廠商、建築師及專家學者與會,共同探討社會住宅興辦導入預鑄工法的優勢,期盼透過社會住宅工程擴大應用預鑄工法,提升工程效率的同時,更落實淨零減碳及循環經濟,促進國內營建產業轉型,實現國際永續發展目標。

中央第1座運用預鑄工法興辦的社會住宅「萬華安居」,也將於2月底公告招租,未來,也能讓更多人入住新式工法興辦的社會住宅。

國家住都中心花敬群董事長表示,目前中央直接興建的社會住宅將近7萬戶,預計未來8年以每年1萬5千戶,共12萬戶目標前進。在大量興建住宅的同時,也是產業拉抬升級新工法及技術的機會,預鑄工法將是未來的趨勢。

花敬群指出,住都中心興辦社宅初期,便積極推動預鑄工法的導入。今天很高興看到國內優質營造廠前來共襄盛舉,大家努力突破整合,把預鑄工法應用於社會住宅這件事情推動向前。

柯茂榮執行長也舉例,從臺北「萬華安居」的預鑄外牆,新竹「中雅安居」的預鑄KT版,桃園「埔心安居A」及新竹「金城安居」以全預鑄方式興建,每年至少1個案場推動預鑄工法,未來期望能擴大導入,促進產業轉型及解決勞工投入不足的問題。

國家住都中心指出,目前於全國興辦的「安居好室」社會住宅,在設計、施工階段導入循環經濟與淨零排放,並積極導入預鑄工法、系統模板,大量減少營建廢棄物。

預鑄工法是於預鑄廠內先完成建築構件,再於現場組裝施工的新式工法,可減少施工產生的噪音、粉塵,大幅減少現場所需的人力,提升施工品質及現場施工安全。

此外,預鑄工法與建築資訊模型(BIM)結合,科技化、自動化管理後續機電系統、修繕和供應鏈,強化後續營運效益。

本次座談會吸引16家廠商參與,包含了建築師、營造廠商及預鑄廠商,現場討論熱烈。與會廠商普遍認同社宅相較一般商品住宅更有條件使用預鑄工法,但必須有更具模組化的設計,以提高預鑄構件製作的效率。並針對預鑄廠的產能是否能再進一步擴大,以滿足未來常態化推廣預鑄工法導入社宅的需求提供建議。

現場也有許多廠商貴賓表示,現行營造產業人力成本增加,導入系統模板已成顯學,預鑄工法導入的時機也已成熟,未來預鑄工法案件推量穩定可期,將會更有意願投入資源參與社宅的興建。

國家住都中心表示將汲取交流意見,做為未來更積極推動試辦預鑄工法導入社宅的參考,也會將交流意見跨部會溝通,完善相關招標作業流程,提升營建業採用預鑄工法應用至社會住宅工程的接受度。

也歡迎優秀且經驗豐富的廠商加入「安居好室社會住宅」國家隊行列,共築社會住宅新價值。最新招標資訊,請至「國家住都中心採購專區」網站 ( https://www.hurc.org.tw/hurc/procurement ) 詳閱。



2025年1月1日 星期三

建築物預鑄率|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本所「建築物預鑄率評定手冊113年版」,自114年1月1日起實施


一、國內因整體大環境影響,營建業缺工嚴重。本部推動建築物預鑄率評定機制,著眼於預鑄工法可減省人力,有助解決營建業缺工問題,並藉由預鑄工法之建築模矩化及自動化導入應用,奠定營建智慧化基礎,帶動營建業升級。根據本部「建築物預鑄率申請評定作業要點」第2點、第7點及第13點規定略以,建築物設計與完工預鑄率之計算及評定,應依本所出版之建築物預鑄率評定手冊辦理。本所邀集國內預鑄建築之專家學者,共同完成「建築物預鑄率評定手冊」,詳細說明建築物預鑄率之評定作業程序及計算方式,提供明確之評定基準予建築工程起造人、設計人及相關專業從業人員有所依循。

二、「建築物預鑄率評定手冊113年版」自114年1月1日起實施,全文電子檔請於114年1月6日起至本所網站 ( [連結] ) 之「首頁\資訊與服務\技術手冊」區下載。
    


「建築物預鑄率評定專業機構申請指定作業要點」 及「建築物預鑄率申請評定作業要點」自民國113年7月1日生效

 https://www.abri.gov.tw/News_Content.aspx?n=745&s=315770



113-03-04內政部於113年2月22日訂定發布 「建築物預鑄率評定專業機構申請指定作業要點」 及「建築物預鑄率申請評定作業要點」。

近年由於少子化以及年輕人從事營建業意願不足,建築工程營建人力短缺,不僅衝擊都市更新及危險老舊建築物之重建進程,更嚴重影響營建業發展。依據改制前內政部營建署於民國110年提出之「中華民國109年營造業經濟概況調查報告」,推估之營造業勞工空缺總人數有11萬8,102人,其中又以模板工、泥水工、鋼筋工等3類工種缺工最多,反映一般傳統場鑄工法之困境;且根據國內外文獻顯示,相較於傳統之場鑄工法,建築工程採用預鑄工法,可減少20~50%人力及工期,有效協助解決人工短缺問題,並提高營建工程績效;另一方面,亦得藉由預鑄工法之建築模矩化及自動化導入應用,奠定營建智慧化基礎,帶動營建業升級。

內政部為鼓勵建築工程採用預鑄工法,推動建立建築物預鑄率評定制度,其配套措施「建築物預鑄率評定專業機構申請指定作業要點」及「建築物預鑄率申請評定作業要點」業於民國113年2月22日以台內建研字第1137636066號令訂定發布,以利日後將新建建築物採用預鑄工法納入獎勵。要點內容詳如附件,其生效日期另定之。


研究報告